每日经济新闻 王敏杰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79亿。在此背景下,移动消费正在“侵入”消费者的生活。

艾媒咨询最新出炉的《2015~2016中国信息时代新消费方式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移动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4亿,同比增长23.8%;与此同时,2015年中国移动端交易额首次超过PC端,占整体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50%以上。

显然,移动消费的发展势头强劲,移动购物受热捧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移动支付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消费习惯也带来了诸多新问题,其中不乏支付安全、产品真假、个人隐私等诸多方面。业内人士指出,支付安全已经成为移动消费时代最受关注的问题,在企业下功夫的同时,法律法规也需要顺势完善。

移动消费势头迅猛

 移动消费的概念于近两年才火起来,在此之前,电子商务乃至互联网的强劲发展是其基础。不过,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购物的便利性越来越突出。在主流电商平台的大力推动下,消费者对于通过移动端购物的接受程度亦大大增加,用户移动购物习惯已经养成。

《报告》中指出,预计到2018年中国移动电商用户规模将达到4.88亿;此外,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额稳定增长,占整体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的比例不断上升,其预测,到2018年移动端交易额占比将超过75%。

移动消费的概念很容易理解。“狭义来讲,移动消费还是指通过移动互联网产生的消费。但广义来讲就更多了,包括在实体门店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购物也可算在其中。”电商观察员鲁振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移动消费受欢迎主要在于其便利性,其购物场景更为碎片化,相比PC端则更加丰富,因而其占比超过PC端也是必然。

鲁振旺表示,因为移动端消费备受青睐,对网络卖家以及实体商家来说,移动互联网也是一个机会。以零售巨头沃尔玛为例,去年5月份,其正式启动了线上线下门店的O2O整合战略,并率先在深圳推出APP“速购”平台。其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俊贤强调,沃尔玛未来关注的重点一定在移动端。

智能手机被认为是移动消费的主要载体。在业界看来,80、90后是智能手机用户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更是消费主力军,移动端消费的蓬勃发展已成定局。

“随着4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许多资本已经涌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移动O2O发展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于通过移动互联网购物,而且这股风潮正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扩散。”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指出,当前移动电商用户规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几年还将继续快速上升。

根据鲁振旺的观点,基于PC端在一些特殊产品上的呈现优势以及一些上班族需要每天通过PC上网,部分市场难以被蚕食。未来,移动消费的占比达到80%后或会停滞,此后在占比上则将维持这样一个稳定状态。

消费习惯助推移动支付

基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消费习惯改变,移动支付也迎来迅速发展,规模呈现井喷式上升。“因为在移动端进行消费,现在我们更多也在通过手机进行支付。而一定程度上,移动支付也促进了移动消费的发展。”业内人士认为。

根据艾瑞的前述报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受2015年春晚腾讯阿里的“红包大战”影响,加之移动打车应用市场的“补贴战”,移动支付规模于2015年初实现井喷式发展。艾瑞咨询援引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的第四季度,中国移动支付的金额为7.61万亿人民币,到了2015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大涨422.7%至39.78万亿人民币。2015年前三季度,移动支付金额已经达到了84.76万亿人民币。“预计在2016年,移动支付的发展势头将仍然保持迅猛势头。”其指出。

事实上,在全球市场,移动支付也增长迅猛。据咨询顾问公司Ovum此前预测,到2019年全球将会有接近10.9亿人使用近距离移动支付服务。而移动支付的总交易额将会在这一段时间内实现快速增长,由47.7亿美元增长至1412.1亿美元。

就中国市场而言,有业内人士放出豪言:移动支付前景巨大,未来或有可能取代实体货币。在移动支付市场迎来爆发式发展的背景下,银联、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入战局。就在上个月,Apple Pay携手银联高调宣布入华,当天,三星亦宣布旗下的Samsung Pay将正式展开公测。此后,国内手机厂商华为也与中国银行(3.400, 0.00, 0.00%)签订了Huawei Pay合作协议,试水移动支付。

“谁能够在移动支付这个领域占据先机,就可能对未来的发展提供非常大的帮助。”CIC灼识咨询联合创始人侯绪超认为,按照现在的情况,移动支付主要还是支付宝跟财付通,加在一起占据近70%的市场份额。“今后,支付宝和微信可能占据一些市场份额,另外就是银联主导的模式切入比较早或者做得比较好的公司,会占据剩下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

侯绪超表示,在整个移动支付的行业领域,以后将是两个派别的产品体系竞争:一个是微信和支付宝主导的扫码派,另外一块就是银联、银行包括一些第三方支付企业去主导的闪付派。“整个行业大背景下,互联网和线下收单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对移动支付这个市场来说,至少是个两三年内还会飞速增长的市场。”

支付安全成“棘手问题”

移动消费以及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目前,支付安全、消费者隐私权、网络消费侵权问题、“流量偷跑”以及网络虚假广告等均是被认为破坏力较强的问题。

以“流量偷跑”为例,2015年10月1日起,三大运营商都推出了“流量不清零”的服务。即套餐内当月剩余流量可延期结转至次月月底前使用,当月流量可延至下月不能累计到第三个月。然而许多消费者发现流量不清零后消耗反而过快,怀疑存在流量偷跑的现象。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59.2%用户认为流量偷跑是APP中的恶意插件、病毒导致;53.9%用户认为是4G网络网速变快所导致;42.1%用户认为运营商流量监管不规范也是因素之一。

针对前述消费者隐私权、网络消费侵权问题以及后期的维权问题,鲁振旺表示,这是在PC端时代就存在的,国家应该推动一些相关立法,针对某些已有的法律也应进行改进。

不过,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告诉记者,目前在新消费中最为棘手也最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是支付安全问题。“当前移动支付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而且支付金额也越来越大,安全性至关重要。如果支付安全受到威胁,将会对消费者移动购物造成较大影响。”

根据艾瑞咨询的前述报道案例,Apple Pay入华后,短时间内,上百万苹果用户绑定Apple Pay。但Apple Pay在国内还未完全成熟。随即便有用户在尝试绑定Apple Pay失败后,却被盗刷了约合人民币一万三千多元。专家分析指出其可能是盗刷者使用原用户信用卡与Apple ID进行关联。事情是否与Apple Pay有关,还需进一步调查核实,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目前仍然无法切实保障。  业内人士指出,在消费者支付价款的过程中,网络故障、硬件故障、钓鱼软件、黑客攻击或是计算机病毒都有可能威胁到消费者的财产安全。“网络的开放性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信息泄露的潜在危险,消费者银行账号和密码一旦丢失就必然造成财产损失。一些恶意软件故意侵入网络消费者的电脑,非法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其中包支付信息。包括伪基站、手机病毒、恶意无线信号等,均对个人支付账户的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近期腾讯发布的《2015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2015年腾讯手机管家移动安全实验室新发现的手机病毒数有1670.37万个,较2014年增长逾15倍。

“为了解决支付安全问题,一方面,移动支付企业需要不断对支付的安全系统进行升级、优化;另一方面,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移动支付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蔡灵表示。

不过,此前一位提供支付解决方案企业的高管曾向记者表示,目前,包括银联、VISA等在内的国际支付公司,都会设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因而安全问题并非移动支付最大的问题。“移动支付和其他产品一样,对于企业来说,要考虑的问题在于消费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一支付方式,其次消费者为什么会选择你的产品。”在他看来,相比安全性,企业应当更加关注品牌营销以及消费者的便利性问题。

来源:电商报 http://www.iecnews.com/shuju/2016/0315/4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