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是冬冬          来源: 凤凰财经


跨境电商新政的一年过渡期政策已经敲定,对于大部分电商来说,现在还不是做决策的时候。

近日,多家跨境电商公司在接受自贸区邮报采访时表示,不太愿意放弃保税进口模式,尽管一年的时间也难以完成新品的注册和备案要求,“商家也是心有余悸的,一年的时间能否做出适当安排。”

“对行业来讲,大部分还是依托保税模式发展的,对保税还是充满了信心,政府能及时做出政策修正,说明依然看重这个行业。”天猫国际副总经理邢悦告诉自贸区邮报,由于缓冲期政策刚刚公布,目前还在消化期,除了下架此次税改正面清单以外的商品外,并没有太大变化。

跨境电商进口新政4月8日实施以来,引发电商企业大反弹。其中,争议最大的,并非取消“免税”,而是要求“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需按货物验核通关单”,以及“正面清单”备注中,针对化妆品、配方奶粉、保健品等首次进口许可证、注册的相关要求。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两条政策让跨境电商的监管力度几近于一般贸易。部分商家断言,此举将导致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在几个月后进入熔断状态。

对此,多部门展开调研。5月24日,海关总署发文,公布了针对跨境电商进口新政的一年过渡期政策,在10个试点城市暂缓实施通关单要求,以及“正面清单”备注中的相关要求。详见:海关总署下发海淘新政过渡期政策:10个试点城市的监管要求全面回归新政前

这让不少电商企业松了口气。

新品注册备案之难

一名跨境电商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在传出过渡期政策短短数天内,香港仓的租金已经下降,因为租的人少了,“我们也会逐步做一些注册和备案,如果可以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就最好,但这个难度不小。”

就在5月初,受中国跨境电商保税模式可能熔断的预期影响,有跨境电商人士反映,香港保税仓的价格一度上涨30%~50%。

接受采访的多名跨境电商人士都表示,有意对首次进口的化妆品和保健品等商品,按照相关监管要求进行注册备案,但要想在一年内完成,实在有难度。加上跨境电商的进口商品又是碎片化的业态,不少商家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

“90%以上的商品都难以拿到品牌授权,拿不到原产地证,或者说产品标准不符合中国标准。”某大型化妆品电商相关人士向自贸区邮报举例称,有些保健品和奶粉中,有砷含量指标,国外的检测区分有机砷和无机砷,允许有机砷的存在,但国内检测条件达不到就无法却分,这些产品也就进不来。

除了检测条件不同,有些品牌商还拒绝检测。

邢悦对自贸区邮报表示,按照一般贸易取得证照并不是只是时间问题,审核的时间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审核的要求与一些国际品牌商业机密保护、动物保护等理念不一致,都可能导致难以取得证照。

以颇受国人欢迎的英国品牌LUSH为例,邢悦说,中国对于化妆品进口必须要做动物测试,才能获取一般贸易所需的准入批文,但因为LUSH加入了国际动物保护协会,这一要求与LUSH意愿背道而驰,所以LUSH也不可能完成一般贸易下的注册备案。

此外,邢悦还提到,不同颜色、包装的同款化妆品,都需要单独注册备案,每次申请费用从数千到上万元都有,“不是商家不愿做的问题,而是时间太长,花了一两年时间做注册申请,等开始上架卖,可能其他渠道都已经开始在卖新品。”

退一步说,即便符合了中国的检测标准,消费者也未必买账。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就应该吃日本或者欧美标准的东西,如果国外厂商进入中国,按照中国标准做了,家长反而不买账。”某跨境电商人士说。

“直邮的路不好走”

当然,直邮的路也不好走。

虽然目前监管层面对直邮渠道网开一面,但对商家来说,直邮模式售后麻烦,且发货周期长,而且通关能力有限。

某大型化妆品电商人士对自贸区邮报,直邮渠道的通过能力比保税备案差了不少,无法做到24小时通关,而且监管方也在收紧直邮通道,有的出现了大面积查扣,“不是说企业不愿走,而是这条路走不通。”

相比之下,保税备货模式下,通关快,物流快,售后也更为便捷。

据邢悦介绍,现有的存量商家并没有放弃保税模式,但自从4月8日以来,考察保税区的新商家数量在减少,“挺可惜的,如果政策稳定,商家因为消费者体验好、物流链路短,还是首选保税模式。当然我们也有海外仓集货直邮的解决方案,企业由于对一年后预期不明朗,仍然倾向海外仓解决方案,行业布局海外仓的步伐也在加快。”

一年后政策的不确定性,始终是悬在商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上述大型化妆品电商人士对自贸区邮报称,一年的缓冲期可以勉强生存,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整个电商不会有太大的投入,还是会逐步萎缩。现在不少电商处于烧钱时期,如果不再投资,可以想象后果;其次,一年以后如果恢复到注册备案要求,企业面临着巨大决策压力。

“财政部的公告中也提到了,有利于探索适应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发展特点的监管模式,说明政府还是希望在一年的时间内找到适合跨境电商的路。”该人士指出,其实大家都明白,用一般贸易的方式来监管电商走不通,希望有一年的时间来探索,首先是要给跨境电商定性,即便是货物,也可以有不同的贸易方式来监管。

邢悦则指出,如果一年以后继续沿用通关单的制度,将跨境电商的商品视为一般贸易来管理,那么跨境进口电商依然承压较大,届时监管部门的压力也不会小,“其实跨境进口是新增消费,80-90%的商品与一般贸易渠道不同,代替的多是消费者出境游热买商品。”

邢悦称,现在政府对于企业的呼声反应很快,既然有好的开放态度,就应该利用这一年的缓冲时间来做一个向好的整体制度安排,“我们也会积极配合各跨境试点城市、各部委等,一起来共创一套合适的监管制度。”

有熟悉监管的跨境人士指出,在财政部25日发了关税司负责人的表态后,“下一步只有商务部来牵头制定新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