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像一棵杨树,不停的向上生长。没有勃勃野心,对她来说,向上,更像是一种姿态,确切的说,是一种本能。

       如果你在百度搜索框里输入“顾静”这个名字,你大约能找到50,000个各不相同的结果,但是如果你输入的是“顾静 网商”,那么所有的结果将指向唯一的一个人——上海通润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顾静。

       素雅的职业装,略施淡粉,笑容温和,与人谈话时身体微微前倾,很专注。顾静第一眼看上去并不像个生意人,倒更像一名老师。岁月没有在她的脸上刻下太多的痕迹,但是那份从容淡定,却是多年商海历练给她的最佳注解。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我们常常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命运迫使你做出选择。而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无论选择哪条路,都能走出一道美丽的风景。

       1989年,阴错阳差,好学生顾静以三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

       怀揣着大学梦,顾静成为了一家纺织企业的会计。两年的时间里,顾静一边认真做着对她来说有些枯燥的会计工作,一边自学完了所有国际经济贸易的课程,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全国统考。当时的她也许没有想到,外贸将成为与她相伴一生的行业。 

       1993年,顾静进入通润集团下属的千斤顶厂做业务,几年后又转战到采购岗位,成为经理,一晃,十年。而就是这十年,顾静完成了她商旅人生的第一步修炼。 

       2002年,有着会计、业务、采购、管理等各方面丰富经验的顾静,接过了上海通润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聘书。 

       上任第一天,顾静环视着还是毛坯房的办公室:两个人,一张营业执照,这就是这家公司的全部。面对这样的境况,顾静又该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压力?没想那么多。也许我这人天生不太会怕什么,装修,搭建公司网站,招兵买马,办理各种证件……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问题。说真的,我们有规划,但能否成功没人知道。如果你不去做,就没有成功的机会。”谈起创业之初的日子,顾静说得云淡风轻。但是,她也承认那是最艰难的一段日子,她将之形象地比喻为“救火”:一个问题刚刚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冒出来了,在陌生的上海,一刻不停的奔忙,最困难的是没有海外客户。 

       刚刚诞生的上海通润,根本够不着各类展会的门槛,那么客户又该去哪里找?

       一扇门关闭了,另一扇门却打开了。顾静想到了电子商务。 

       事实上,顾静早在1999年就认识了阿里巴巴。当时还是采购经理的她出差到广州参加广交会,第一次见到了阿里巴巴的宣传横幅,“阿里巴巴”这个自小在童话故事中就已经熟悉的名字,就此进入了她的脑海。回去之后,顾静便注册了免费会员。“那时候虽然阿里巴巴上面的供应商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是质量却非常高,我们几乎是找一家就成功一家,效率很高。”顾静回忆当时的情景。 

       2002年底,顾静一个电话打到杭州的阿里巴巴总部,说“我要加入你们的外贸平台”。但她万万没想到,第一年尝试,竟是颗粒无收。

       “出问题的时候,我习惯于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什么别人用得好,我却不行?”沉静下来,顾静开始分析失败的原因。

       第二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顾静亲自上阵操作阿里巴巴平台,发布、更新信息,第一时间回复询盘……顾静家窗口的那盏灯,几乎每天都会亮到凌晨2点。她坚信,所有的努力都会得到回报。

最难忘的夏天

       2004年7月,一名来自欧洲的客户通过网络找到了顾静。为了开发新产品,他在中国已尝试找过8家供应商,都不如意,而通润是第9家。

       “这家能行么?”他用质疑的目光打量着眼前这个刚成立不久的外贸公司和挺着大肚子的女人。但他还是决定先考察看看。

       “企业里面很难留住业务员,也难以开发和培养,我看到很多企业招聘的要求是有经验者优先,为什么要找有经验的,因为他们不愿去培养,培养不出来,难题在哪里呢,首先在于老的业务员会排斥新人,新人很难被开发。第二,很多人掌握了公司的商业资料,业务容易流失。”

       接下来的180天里,是一次次针对各种细节的反复沟通,一遍遍确认样品。盛夏的上海,溽热难当。每天深夜2点,当顾静回复完最后一封邮件,抚摸着日渐隆起的小腹时,那种略带疲惫却又充满期待的感觉溢满心头。

       10月16日,面对近乎完美的样品,挑剔而谨慎的欧洲客人终于点头通过。6天之后,顾静腹中的小宝贝呱呱坠地。

       2004年,上海通润的营业额由去年的10万美金飙升至50万美金,公司终于步入正轨。

       这是顾静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夏天,“那段时间也许是最艰难的一段日子,员工需要我一个一个手把手的带,很多大小事务要亲自处理,连阿里巴巴平台都是我自己在操作和管理,就这样,我还忙里偷闲地生了个儿子。其实,那年我就像是同时孕育了两个小生命,一个是儿子,一个便是通润。”

       路通了。此后的五年,顾静经营的公司营业额连续五年翻番;2006年,顾静被评为全国“十大网商”,实至名归;2008年,公司营业额已达一个亿。

爱“说话”的女人

       没经历过专业系统的学习,顾静的英语竟是通过QQ练出来的。

       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网络为何物时,顾静已经开始用ICQ。“我那时一直在QQ上与一位老师用英语聊天,虽然我英语不好,但是我不怕,语法是否错误我也不在乎,反正就是坚持用英语,时间一长,英语竟进步得飞快。”

       十余年后,当顾静不带一名翻译就昂然赴海外参展时,当她用流利的英语与海外买家对话时,也许脑中会浮现出当初那个小女孩儿在电脑前飞快按动键盘的景象吧。

       “Hi,Jean”一句熟悉的问候从Trade-Manager 上跳了出来。

       “Hi,Jean,我想问你一个问题”,“Hi,Jean,我能请你帮个忙吗?”“Hi,Jean,我这里有个订单你要不要做”,“Hi,Jane,我要来中国,有机会见个面” ……

       这是顾静通过Trade-Manager认识的第一个海外买家,那时,她刚刚使用这个即时通讯软件不到5分钟。数年来,伴着一句句问候,一次次交流,顾静已和这位海外买家成了朋友。“后来,我们分别在广州和上海各见了一次面,一点儿都不陌生,就如老朋友。我喜欢和人交流,许多客户跟我们的关系都很好,有些人通过网络认识了,虽然最后生意没做成,倒是成了朋友。”

       顾静说自己是一个爱说话的女人。而她面试新员工的最重要条件,也是善于交流,懂得应变。“说到底,做生意就是一个与人交流的过程,交流得足够充分到位,一切也便水到渠成。”而上文提到的那位挑剔的欧洲客人,最后给出的评价就是:“他们的产品很好,但更重要的是,我与他们沟通得非常好。”

我有一个梦想

       顾静的包里,经常会带着毛线。甚至在等客户的间隙,她都会拿出来织毛衣。

       “其实外贸行业并不是我最喜欢的,我更喜欢服装设计,我孩子的小衣服啊小鞋子啊都是我亲手做的。”谈起针线活,顾静一下子兴奋起来,眸子闪闪发亮。

       五岁时就能做针线活,高中刚毕业的时候,她照着时装杂志的图片,三下五除二就能自己做出一套漂亮的衣服。“我这个人动手能力比较强,很容易就能看懂图纸。如果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是现在这个环境,说不定我就选择了服装设计专业,也许就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如今,做针线活已成为顾静生活的一大乐趣。茶余饭后,甚至等人的间隙,她都会随手拿起毛衣针。

       顾静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生意人那么忙,生活中的她,就如其他的妻子和母亲没两样,陪孩子玩儿,关心他们的功课,周末打扫卫生,购物,约朋友喝茶聊天……“家务当然是要做的,以前我几乎每天都会将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推开家门,我可以赤着脚从门口一路走到露台,很舒服。现在,孩子东西多,怎么打扫都还是会乱。”说起孩子,顾静嘴角就会不自觉地挂起笑意,孩子,是最甜蜜的“负担”。

记者手记:双面女人

       在采访顾静的过程中,我眼前呈现出两个女人,一个是雷厉风行、果敢干练的女总经理,一个是开朗温和,酷爱针线活,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的母亲。很难想象,一个人如何将这两者如此处理得如此和谐、完美。于是,我不停地探究。

       顾静笑笑说,“也许,因为我做事情效率比较高吧。我下决定很快,一旦做了决定就立刻行动。”而在我看来,这一切都源自用心和执着,用心工作,用心生活。

       在和顾静的谈话中,我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那句众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如果真的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她的话,那么一定是:Just do it。